紀州庵文學森林
紀州庵,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。
古亭捷運站2號出口出站後,循著路幅稍窄,缺少寬闊步行空間的同安街,一路往水源快速道路方向走去,在街尾可見一座天橋,在天橋旁榕樹林蔭處,以鋼骨浪版所圍蓋的建築物,就是紀州庵。登上紀州庵旁的天橋眺望,新店溪自公館方向溶溶洩洩而來,在中正橋前後轉了個彎向萬華方向而去。紀州庵依傍著大河,卻不見水天之遼闊,在堤防內隨著快速道路車輛疾駛的震動,晃動著歲月。
1917年至1928年 ,日本平松家族在新店溪畔興建「紀州庵支店」,包括本館、離屋與別館。本館樓高三層,地面層為鋼筋水泥造、二樓與三樓為木造,二樓是主要出入的門面,以水泥橋連接堤防頂,作為主要迎賓的通道,整個建築物突出在河岸的堤防上有兩層高,從本館的三樓眺望出去,可以見到新店溪的沙洲上的秋芒、堤外的跑馬場與遠方水源地(今公館),整個河岸水景盡收眼底。
「離屋」為南北長而東西窄的長條型空間,可用拉門區隔成五個小的空間,這也就是今日紀州庵僅存的建築物。平松家透過庭院空間的安排,創造了別具風味的飲宴環境,於離屋西側(今鄰同安街一側)營造了一個水池,周圍遍植松樹、山茶花、榕樹、杜鵑,透過花木、石與水等空間元素,離屋東側(今離屋至停車場間草坪)則以一個開闊的草坪空間,讓整個視覺延伸,從兩側不同的空間景觀,創造了飲宴環境的不同風貌。
紀州庵料理屋支店除了臨水岸的建築特色外,在飲食素材上也與新店溪息息相關,其特色料理之一就是隨時節供應的香魚(鮎魚)料理;另外料理屋也衍生出料理之外的經營項目,如「屋形船」,來客可於船上飲宴,並一邊捕撈鮮魚作料理,服務生與藝妓也會隨船服務。待客船返回紀州庵後,客人下船再入店內洗浴,然後繼續召宴。
到了夜晚就是紀州庵最熱鬧的時分,來客絡繹不絕地搭著人力車從城中來此,從堤岸入口進入紀州庵,先在入口處登記,然後開始乘船遊賞或入內飲食,飲宴當中亦可召藝妓共歡。
國民政府接收日本總督府財產後,紀州庵整編為省政府合作事業管理處與社會處的員工眷屬的「第一宿舍」,依職等分配於不同的建築,這也就是小說家王文興在台北成長的住所。
作家舒國治在他書寫記錄台北由水城變成陸城的《水城臺北》一書中,曾這樣勾描記錄了紀州庵:「君不見前幾年才因 火焚而毀的同安街底(緊貼水源路)那一兩幢二層黑色木造日式樓閣房子,顯然六、七十年前建之於此,何嘗不畏於水淹,實是為了憑臨河岸眺賞水景之怡心悅目也。」
無獨有偶,散文家王盛弘在《十三座城市》也曾記下:「紀州庵是日據時代料理屋,原址原有八家,目前僅存一家,旁有民宅一戶,居住環境很簡陋;我透過鐵皮圍籬窺看建物內部,那態勢並非等著要維修,而根本就是放棄了,任其毀損、隳壞,好像不肖兒孫對待癱瘓老人家,只差沒有動手了結脆弱的生命跡象。」
紀州庵與河景間的眺望關係、紀州庵的頹圮、乃至於作家描述討論紀州庵,彷彿都圍繞著這個老房子的外在,而這個老房子究竟是怎麼樣被建造的、作為什麼用途、又是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為作用至於今日的模樣、而為什麼又會一再地被描述與記錄、甚至紀州庵為什麼被命名為紀州庵,這種種的問號彷彿都無意間暗示了紀州庵這座老房子曲折的身世。
1897年,日軍占領全台的軍事行動仍在推進,然而台北城這頭的各項建設規畫工作卻已展開。那年平松德松在台灣第一份事業:「紀州庵」開業了,在台北這個異地,以家鄉命名自己的料理屋。紀州,約莫是今天日本和歌山縣一帶,位於紀伊半島、大阪市南方,是關西地區南端的一個地方。雖然紀州位處關西,然而紀州庵卻是以關東料理為主,且紀州並沒有特殊的代表料理,細想平松取名的緣由,也許並非是要凸顯料理的地方性,倒是可能想藉由「紀州」一名來緬懷自己的故里,這也可從平松家族自台返日後,仍回到原鄉定居可以窺知。
這座「紀州庵」本店位在若竹町,約是在今天西門町南側,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,離西本願寺不遠。剛開業那幾年還可以見到台北城的舊城牆,沒幾年城牆換成了「三線路」,本店除提供周圍隨軍隊移住來台的日人消費,伴隨著城牆改建道路、城內外的交通便利之後,整個平松家的事業也越來越興盛,家中人丁隨之增多。
平松家族自德松起,在台灣共計三代人。先從平松德松的岳家談起,岳家姓「場」,當初平松德松的丈人是隨著領台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以「軍屬」身分來台,在日本場家族的家業為「大工」,已有相當的建築經驗,在日軍占領台灣初期應當是非常需要這樣的經驗。而平松德松在台灣50年期間,共育有四子,長子泰藏、二子榮、三子重雄與四子勝治。戰後離台時,整個家族的第三代都已屆青壯。除了本業料理屋之外,德松的四子勝治也曾經營台灣帝國大學餐廳,這也反應整個家族在台灣發展事業的興盛。根據家族後人對平松德松這位大家長的描述,他喜愛欣賞日本藝妓的舞蹈表演,也熱愛拍照,這也為紀州庵演變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老照片。
平松家的茁壯,伴隨著來台日人增多,料理屋經營蒸蒸日上,許多解鄉愁的飲宴活動也隨之活躍起來,除了陪酒的酌婦外,藝妓表演也從日本「內地」跟著移入,伴隨著淡水河的航運以及都市的擴張,平松家也不再侷限於本店的視野,平松德松決定在川端町(位於今日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,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這個範圍)成立紀州庵支店,就在紀州庵本店開業20年後的1917年獲得營業許可,是今日城南的紀州庵發軔之始。
紀州庵官網
紀州庵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